江西淺談井蓋發(fā)展簡史
時間: 2023-09-06 17:31:56來源: 湖南路威井蓋建材有限公司 閱讀次數:5412
據資料顯示,我國朂早的井蓋可追溯到唐朝,晚唐人在磚井外壁用竹蔑圍箍一圈,再用小木楔楔在磚井外側與竹腹之間,木楔厚端部朝下,這種木楔就類似于傳統的井蓋。
宋朝《營造法式》里詳細闡述了下水道的建造方法,說明宋朝已經規(guī)劃出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統,井蓋作為排水系統的主要構件之一,自然也被廣泛使用。明朝時期,將井邊的護欄稱之為“井桁”,高啟在《雨中曉臥》中提到“井桁烏啼破曙煙,輕寒薄被落花天”;到清朝康熙時期,將井蓋稱之為“龍眼”,2007年,一個呈古錢幣狀的古代石制井蓋在海淀區(qū)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的內庭院被發(fā)現,經海淀區(qū)文物局和文物專家鑒定,此石可能為康熙年間納蘭明珠后花園下水口,即我們現如今所說的下水道井蓋。
民國時期,我國的井蓋基本和現在所見井蓋類似,一般為圓形或方形?,F如今,在廣州太古倉碼頭還保存著1937年前的沙井蓋,上面印有 “盜賣盜買 各罰五十 報信引拿 五成充賞”的字樣;在南京中山北路幾個刻有“交通部首都電話局”字樣的老井蓋還在正常使用,可謂南京城市變遷的見證者。湖南也發(fā)現過民國時期的老井蓋,其印有“民國二十三年”標識,推斷為上世紀20年代株洲城的產物,距今已有90余年,印證了株洲城的歷史發(fā)展與變遷。陜西同樣發(fā)現民國時期的老井蓋,其上印有“陜西省革命委員會第 二招待所”字樣,記錄著當時偉大的革命事業(yè)。
建國初期及改革開放時代,生活水平得到改 善,市政、管道、水務等基建工作在全 國各地快速開展。同時用于基建項目的井蓋的研發(fā)工作也得到蓬勃發(fā)展,十分迅速,不但在生產技術,而且在產品品種和生產規(guī)模方面,均獲得了顯著的提高。從水泥到復合材料再到球墨鑄鐵,這段時期的井蓋,沐浴著改革的春雨而生,見證了中 國經濟的騰飛。
19世紀80年代,一個叫Yasutake Kameda的日 本建筑設計師提出“在井蓋上使用漂亮圖案”的號召,提出了"讓井蓋表面更加視覺化,更加吸引眼球"的創(chuàng)意口號,鼓勵各個城市、鄉(xiāng)鎮(zhèn)和農村自行開發(fā)具有本地特色的井蓋設計。到20世紀60年代,井蓋文化在世界各地開始流行。
21世紀,隨著物聯網、大數據、IOT+AI等技術的發(fā)展,窨井蓋又得到一個新的發(fā)展方向,在管理運用過程中傾斜、位移、丟失、雨污冒溢、線纜設備偷、肆意翻開等問題時有發(fā)作。面對傳統井蓋的種種弊端,智慧井蓋應運而生。智慧井蓋通過技術手段,可以在地下設施出現問題時及時發(fā)出信號,向監(jiān)測中心發(fā)送預警信息,從而能夠有 效地避免井蓋蓋面坍塌、損壞等突發(fā)事件的發(fā)生。同時,智慧井蓋還可與其他智慧設施相連接,形成一個智慧城市管理系統,可以及時跟蹤水質、燃氣泄露以及水量等多種數據變化,從而實現城市管理的數字化、智能化和高 效化。同時還可以對窨井蓋進行美化、改裝,使窨井蓋不單單發(fā)揮“守護人民腳下安 全”功能屬性,還可以通過加裝小型化天線,使井蓋變身為“微基站”,同時還可以在井蓋上面加裝顯示屏,使井蓋化身為媒體傳播媒介。
小小井蓋,歷史的印記,“城市的名片”,井蓋作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雖微小但不可替代。這張名片涵養(yǎng)著城市文化脈絡,呈現著城市地域特色;這張名片承載著滾滾向前的時代變遷,保障著百姓安 全正常地生活;這張名片凝聚著數代******建設者艱苦奮斗努力拼搏的精神;這張名片更見證著我們的黨不忘初心使命帶領中 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豐功偉績。